葡萄酒的世界可謂浩瀚如海,涉及的方面甚廣,有橡木桶、酒杯、瓶塞、酒標……無論單拎出哪個方面,都是一門學問。今天,小編就從盛裝美酒的容器——酒瓶出發,帶你領略葡萄酒瓶的奧秘。
一、酒瓶的發展歷程
最開始,盛裝葡萄酒的容器并不是現在常用的玻璃瓶,而是陶罐。直至17世紀玻璃制造工藝出現,人們發現這種材質有利于葡萄酒的長期存儲,玻璃瓶才開始走向歷史舞臺。但因為技術有限,當時酒瓶的瓶身大多粗壯且不勻稱。隨著制瓶技術的提高,酒瓶才慢慢演變成現在這種更修長、更美觀的形狀。這種形狀頗有講究,不僅方便葡萄酒平躺陳釀,還易于葡萄酒的疊放與運輸。
二、酒瓶的構成
三、形狀各異的酒瓶
在酒瓶的發展過程中,很多產區出于對傳統和實際需要的考量,逐漸形成了自己常用的酒瓶類型。其中,一些產區的瓶型還被其他地區廣泛采用,較為常見,如波爾多瓶、勃艮第瓶和霍克瓶。
波爾多瓶(也叫高肩瓶或克萊雷瓶)是最主流的一種瓶型,其肩頭寬大,身形呈柱狀,可以有效阻擋酒中的沉淀物被倒出,常用于盛裝赤霞珠(Cabernet Sauvignon)和梅洛(Merlot)等品種釀造的葡萄酒。勃艮第瓶(也稱作斜肩瓶)同樣廣受歡迎,其瓶身圓潤,肩部線條流暢,黑皮諾(Pinot Noir)和霞多麗(Chardonnay)等釀造的葡萄酒就經常采用這種瓶型。相比于前兩種酒瓶,霍克瓶(亦叫作笛形瓶或阿爾薩斯瓶)更為細長,適用于無沉淀的芳香型葡萄酒和甜酒,如瓊瑤漿(Gewurztraminer)葡萄酒和雷司令(Riesling)葡萄酒。
除此之外,酒界還有瓶壁厚實、能承受瓶內高壓的香檳瓶,瓶頸處有獨特凸起、可防止沉淀物被倒出的波特酒瓶以及細長的甜酒瓶等特類葡萄酒瓶。
四、五顏六色的酒瓶
早期由于玻璃制造技術不夠成熟,所有玻璃制品都含有一些含鐵化合物,因此呈現出綠色,酒瓶也不例外。后來,人們逐漸發現綠色的酒瓶可以阻擋一定的強光,有利于酒液的儲存。于是,綠色就沿用至今,成為了最常見的酒瓶顏色。同時,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生產者對酒瓶需求的多元化,棕色和透明色等顏色的酒瓶也應運而生。棕色酒瓶可以過濾更多有害光線,適合可長期陳年的葡萄酒;而透明色酒瓶可以突顯酒液的色澤和清澈度,常用于盛裝白葡萄酒和桃紅葡萄酒。
值得一提的是,雖然深色酒瓶遮光能力強,更有利于葡萄酒的陳年儲存,但這并不能代表深色酒瓶盛放的葡萄酒就一定適合陳年,很多品質一般的酒款也會使用綠色和棕色酒瓶。反之,透明酒瓶裝的葡萄酒也不一定就品質更遜,一些優質甜白葡萄酒,如鼎鼎大名的滴金貴腐甜白葡萄酒(Chateau d'Yquem, Sauternes, France)使用的就是透明酒瓶。總的來說,酒瓶顏色通常與地區傳統有關,不能成為判斷葡萄酒品質的依據。
五、大小不一的酒瓶
在市面上,葡萄酒瓶可能高矮胖瘦各不相同,但它們的規格大多都為750ml。這是由歷史原因決定的:17世紀時,英國是波爾多葡萄酒最大的進口國,但英法兩國慣用的的計量單位不同,波爾多使用的是升(Litre),英國用的則是加侖(Gallon,1加侖≈4.546升)。為了方便計算,人們便將波爾多小橡木桶的容量——50加侖(225升)作為統一的運輸單位。同時,因為當時的制瓶技術不夠成熟,玻璃瓶的容量取決于吹制工人一口氣能吹出的容量大小,通常在650-850ml之間。后來,當人們可以精確控制玻璃瓶的容量時,便選擇了既與之前容量相近又恰好能將50加侖的酒平分為300瓶的750ml作為標準規格。
除了750ml的標準容量外,酒瓶還擁有從短笛瓶(Piccolo/Split,187.5ml)到撒冷王瓶(Melchizedek,30L)的幾十種規格,這些規格基本都是750ml的倍數或因數。其中,較為常見的有短笛瓶、半瓶(Demi/Half,375ml)和馬格南瓶(Magnum,1.5L)。
一般來說,酒瓶的容量越大,單位酒液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就越小,葡萄酒的品質也更為穩定。目前,很多酒莊都會生產大瓶裝的葡萄酒。但因不易運輸等因素,除了馬格南瓶外,其它更大容量的葡萄酒較為少見,多用于收藏。此外,短笛瓶和半瓶裝的葡萄酒因具有適合獨飲、不易造成浪費、美觀便攜和價格更低等優點,也越來越受到葡萄酒愛好者的青睞。